2013年6月9日 星期日

打狗講堂-「78轉的庶民台灣與激動昭和」 講者:朱家煌 醫師(克朗德美術館典藏顧問)



時間:6/8(六) 14:00--17:00

地點:打狗文史再興會社
YouTube 現場影音









日本統治台灣最後的10年,台灣的社會經濟發展達到當代的巔峰。1935年的台灣博覽會呈現的是台灣與國際接軌的現代化,是台灣農工產業向世界展示的櫥窗,也是戰前台灣總督府誇耀日本帝國在台灣40年經營的成果。同時間都市中產階級興起,有錢有閒,對於國際流行時尚更是趨之若鶩,也積極的想擺脫傳統得窠臼。廣播放送系統的建置,讓台灣的流行資訊與世界同步。流行音樂透過收音機及電影快速傳播,也促成唱片工業的發展。台灣古倫美亞唱片公司發行的「桃花泣血記」電影主題曲唱片暴紅,掀起一股台語流行歌的創作熱潮。李 臨秋、周添旺、鄧雨賢、蘇桐等詞曲作家在此時被發掘出來,創作出許多傳唱至今的經典名曲。



台灣新音樂正如火如荼的風行時,遠方的戰火卻悄悄逼近。1931年日本進佔滿洲,並於隔年扶植由清遜帝溥儀擔任執政的滿洲國,至此中國華北及內蒙一帶的軍事衝突不斷,最後在1937年於盧溝橋擦槍走火,兩國在未宣戰的情況下進入全面戰爭狀態。戰火出乎意料的擴大,日本本國進入戰時總動員,台灣總督府為因應時局推動皇民化政策,欲將台灣人徹底日本化。唱片公司在此時發行大量的日語軍歌、時局歌及愛國歌以激勵人心,為皇國奮戰犧牲。而台語歌曲則成為皇民化政策的犧牲品,不但禁止新的創作,舊曲僅保留了曲調,但歌詞全換成日文。台語流行歌在日治時期如同煙花一般,從綻放到落蒂不過十年的時間,卻留下深植人心的音樂遺產。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